返回

盛唐太师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三三七章世袭罔替(1/ 2)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
第三三七章世袭罔替

在极短的时间内,李靖大胜吐蕃的捷报就传遍了长安城。

特别是满朝勋贵、文武大臣。

吐蕃的战争威胁,对于李唐朝廷来说,这就像是被人冷不丁的抽了一个耳光,视为奇耻大辱,现在听到捷报,文武大臣自然是欢天喜地。

然而,冷静下来,他们又不约而同的想道:“莫不是在虚报战功?”

但是想想,还真没有哪个虚报战功的家伙敢把斩首数目、俘虏数量写得如此详尽的。

更何况,河源军的长史马周、司马刘洎都是李世民的心腹。

虚报战功千万不要把具体数字列得太详细,因为这些都是可以清点的,可以查的,一查就穿帮了,比如说国共内战中国军某师报捷说歼灭共军万余人,缴获步枪五支,让人笑掉了大牙。杨天保和李靖敢把数字列得有整有零,摆明了是有干货,不怕查的,所以,还是不要触这个霉头为好。

翌日早朝,长孙无忌的心情相当激动。

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哥,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从年轻时就是至交好友,无论是天策上将开府,或者是参与夺嫡之争,再或者玄武门武装政变。

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的大脑,事实上当时无论房玄龄和杜如晦都不赞同武装政变,在他们看来,李世民绝对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。然而,还是李世民命令尉迟恭拿着刀架在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脖子上,逼着二人表态。

长孙无忌非常清楚李世民的为人,表面上看李世民非常大度,就连魏征指着他的鼻子骂,他都可以忍。

关键的关键是,这只是表面。

李世民内心里是一个心眼非常小的人,秦琼和程知节在玄武门政变中,不愿意出力,他让程知节坐了十三年冷板凳,秦琼更是直到死都没有再重用,当然,文人的春秋笔法不会这么记载。

长孙无忌知道,禄东赞挑衅李世民,可把李世民给恶心到了,李世民能忍东突厥三年多,可是绝对忍不了吐蕃三年多。

现在也不是贞观元年,那个时候国库空得可以跑老鼠,李世民现在国库收入有钱,尽管欠了利民银行不少钱,不过李世民真耍流氓,杨天保能怎么样呢?

李世民肯定会学习杨广一样,攻打吐蕃,一征失败,就二征,二征不行就三征。

如果真要到了那个地步,大唐就真的完了,长孙无忌真怕李世民重蹈杨广的覆辙。

现在好了,吐蕃主力与唐军在平蕃城对战,一战精锐尽失,再也掀不起什么浪花了。

长孙无忌也多少知道一些吐蕃的情况,对于一个拥有三百余万部族的吐蕃来说,一战损失二三十万部队,这不是元气大伤,这已经是打得只剩半条命了。

长孙无忌异常激动:“恭贺陛下,全赖陛下洪福,三军用命,我军在平蕃城大获全胜,痛歼吐蕃,歼敌十数万,斩杀吐蕃大相以下,王公贵族数十,此赫赫战功,实是十数年来未曾有过,当时折辱之仇,至今雪矣!”

被禄东赞折辱,一直是李世民的一块心病,他做梦都盼着唐军能够打个大胜仗,洗雪这一奇耻大辱。

然而,他也感觉不可能,唐军与吐蕃并不是陌生,双方大大小小打了十几年,无一例外,在唐境之内,唐军肯定会胜,进入吐蕃境内,马上就会战败。

似乎老天也觉得把他折腾得太惨了,该给点补偿了,竟然让唐军在平蕃城不可思议地取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!

一想到这里,李世民心里乐开了花,笑容是再也遮掩不住了。

文武百官声音洪亮,跟打了鸡血似的:“为陛下贺,为大唐贺!大唐万岁!”

李世民放声大笑:“同贺,同贺!哈哈哈……”

李世民兴奋的手舞足蹈,倒也没有人指责他什么。毕竟,当初听闻突厥被打败,俘虏了颉利可汗的时候,李世民和李渊父子俩都抱着琵琶与宫娥跳舞。

“杨爱卿不愧是我大唐的冠军侯,有勇有谋,李爱卿更是文武全才,这两位爱卿都是我大唐的镇国柱石,有他们在,何愁大唐不能威加海内?痛快,痛快!朕登基数年来,数今天最痛快了!”

李世民大笑一阵,才心情畅快的坐了回去,勉强止住笑声。

能够参加大朝会的官员,至少是正七品以上。当然,常例朝会,需要从五品以上,这名不入流的信使,其实是一名从九品的陪戎副尉,是没有资格参加朝会的。

李世民望着信使问道:“陇右都督府新军伤亡怎么样?”

“其他各军还好,河源军都伤亡过半了!”

信使哭丧着脸:“陛下,你是不知道,平蕃城之战,打得那个惨呀,整个战场都让尸体给铺满了,那一汪汪污血硬是汇成了一条血河,又被冻成了冰面,很多伤兵由于倒在冰面上,摔伤的……”

太极殿上响起一片吸凉气的声音。

这一仗打得也太惨烈了。

李世民有些动容了,他甚至流下报鳄鱼泪,喃喃道:“好样的,朕的勇士们都是好样的,朕定要重重的奖赏他们……”

侯君集出班启奏:“陛下,臣以为,临蕃城一战,尸山血海,吐蕃固然伤筋动骨,但是我军亦死伤惨重,实不宜再打下去了,不如见好就收,让李靖李大将军撤回来休整。”

正所谓没有对比,就没有伤害。侯君集在去年的时候,被吐谷浑慕容伏顺打得大败,当时他就用气疫也就是高原反应当作借口搪塞。

当然,没有发现平蕃城之战,唐军军队进不了高原,这是既定事实,虽然那么失败很惨,人们也没有理由追究伊侯君集的责任。

毕竟,败在吐蕃人手中的将领多了去了,如果人人都要问责,至少好几十名将领都要被问责。

可是现在不同了,杨天保率领侯君集的旧部,不仅在距离吐蕃腹地更深的地方,而且以少胜多,对比之下,显得他更加无能。

没有办法,侯君集只能睁着眼睛说瞎话,提出让李靖率领大军撤退。

侯君集是李世民秦王府元老,他的态度,也代表着秦王府系的态度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