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旁的朱厚照,听到刘瑾此言,顿时露出了诧异的神色,其实何止是朱厚照,就是一直跟在一旁的夏灵儿和凤儿,此刻也是一脸的惊诧,似是根本不敢相信之前刘瑾所言的话语一般。
而说完这句话的刘瑾,自是也注意到了几人的神情,腼腆一笑后,赶紧接着解释道。
“奴婢听说,好像是因为宁王太懒,根本就忘记了赐名的事情,平日里都是以大哥、二哥、三哥、四哥来称呼他们兄弟几人。”
“可是哪想到突然出现了那档子事情,宁王当时就顾着赶紧将这长子送入京师以表清白了,可偏偏忘了这赐名一事,所以进京之后,这宁王长子还是延续了之前在封地时的叫法,只不过由之前的大哥,改为了现在的大公子而已。”
刘瑾说完这些,就自觉的退到了一旁,躬身跟在朱厚照的身后。
而听闻到这些的朱厚照,一边慢慢向前走着,一边思索着刘瑾方才所言的一切。
身后的夏灵儿和凤儿两人,则是跟在朱厚照的后面窃窃私语,凑在一起的两人,听闻到刘瑾方才所言的事情,纷纷感叹这宁王的粗枝大叶,居然连给孩子取名字的事情都可以因为太懒而忘掉。
就当两人还在那里感叹的时候,前方一直默不作声的朱厚照,突然好似想明白了其中缘由一般,在前面边走边幽幽的说道。
“我看他不是懒,而是看不上父皇给他儿子的赐名。”
朱厚照的话音刚落,一直跟在一旁的刘瑾,脸色顿时变得煞白起来。
听出朱厚照这句话语里言外之意的他,此刻更是胆颤心惊的要命,低头躬身慢慢跟在朱厚照的身旁,一点声响也不敢发出。
要知道朱厚照刚才所言的话语,他是实在没办法接茬啊。
众所周知,大明宗室后代的取名,从朱元璋开始,就已经定下了子孙后代取名的规矩。
朱元璋给所生的二十六个儿子,每一支都做了一首五言绝句来作为各自一脉的字辈排行,比如老四朱棣世系的字辈就是‘高瞻祁见祐,厚载翊常由。慈和怡伯仲,简靖迪先猷’。
若是朱元璋仅此这般也就罢了,关键他还对每一辈人的第三个字定了规矩,所有子孙后代的第三个字,都是按着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下去。
也就是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,同样拿朱棣世系来做代表的话,那就是从最初的朱棣,到之后的朱高炽,再到后来的朱瞻基、朱祁镇、朱见深、朱祐樘、朱厚燳等等。
所有大明宗室的取名,都是按着当初朱元璋所定的这套规矩,一代代的继承下去。
但是这也只是列出了一个规矩而已,诸位可不要以为,只要按着这套规矩,大明的宗室和藩王们,就可以随意的给自己后代取名字了。
事实上,这些大明的藩王,是没有资格对自己孩子取名的,在这个君权天授、皇权至上的时代,只有经过皇上赐名的宗室藩王后代,才有可能获得后续的相应封赏和待遇。
这也是在大明宗室之中彰显皇权的最好手段。
而朱厚照说出方才那番话语的缘由,就是因为如此。
纵使这宁王太懒,或者忘性太大,忘记了给自己孩子请求赐名的事情,可是他王府中的那些长史、管事,难不成都是吃闲饭的不成。
这么多年过去,难不成就没人提醒过宁王,该给自己的儿子去求赐名字了吗?
所以最后的结论,只能是这宁王根本就是故意忽略掉了此事。
不想让皇帝给他的孩子赐名而已。
得出这个结论的朱厚照,稍想了片刻之后,直接招呼过来跟在一旁的刘瑾,在他耳边小声的叮嘱了几句,得到命令的刘瑾就快步转身离去了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